8 ~6 i- G% \9 r; e* i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习提要 " J! k& P. e# _! [ t5 \3 _ Z% L( Y
一、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弄清哲学基本原理,并能用它来解决具体问题。 4 m0 e. U+ {" P+ r c
哲学原理有: " c T9 Z+ U" `
1.运用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分析改革与稳定、政策调整与连续性的问题。
1 j! v4 p/ z! u% t7 \. s 2.运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分析论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 x9 M6 a6 L& Y4 c0 w0 M J
3.运用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关系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 \% ~: e8 I+ v6 O 4.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论述社会主义改革的渐进性。
$ `) b) w! r+ h: @% \+ e 5.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关系分析论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E+ U9 ]4 e0 G" J" i+ Y4 S 6.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分析初级阶段及其主要任务。 7 C1 N: \/ f& _4 }6 K
7.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论述社会主义前进性与曲折性的问题。
1 A; x }# t1 R- E& a 8.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与规律和党的群众路线。
/ |' V% Y. `# y; h# t6 \0 _ G 9.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4 `+ [+ r2 F. j, V' C 10.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与精神文明建设。
% ~# c2 E8 C- V3 K$ }) C 1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来论述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0 R$ K" l! R" Q _7 y& V: _! |
二、复习时要注意区别、比较、归纳书中的基本概念、特征、观点 ( O. ]# u; w1 B( F
1.世界的本质问题与哲学的本质问题的关系。
1 j$ B' X3 ^0 j+ `" q 2.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2 o( i- t, p* Y0 ~% u2 r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性基础上,科学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 S: y% j( N2 N$ s$ N) \0 H7 \8 s 4.物质的惟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1 S5 J/ C% f) Q) J& d" z( g
5.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等哲学派别的观点。
3 |3 Q: \. I$ N) Y 6.认识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问题。 $ K4 h; Z/ F3 s6 X9 O. k1 z
7.质与量与事物是否是同一的。
?3 w+ n0 }3 u' H9 S 8.社会意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 ~1 {7 U$ z3 o0 b' l, D
9.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P; }; _' R, i 三、复习时还要特别注意成语、格言、俗语等包含的哲学原理。
2 Z7 q; |% s7 z$ |4 @比如:“各瓜得瓜,种豆得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见树目,不见森林”等各包含什么样的哲学原理。 " D3 G9 d& x3 ~8 q& |; O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
4 g: z* P2 u& k4 i1 v# a% W" [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 {: ^/ K% {6 R% B5 @0 ~ 马克思主义哲学 9 B( P3 Y r& j$ ~% r# P1 y
物质和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观 ! c! M) R& O/ V: J5 h5 a
运动观
* k$ g& C9 z* C2 |7 o% h6 F/ y: o3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8 r2 p0 \ _. w, T2 }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的起源 ) a0 H7 H1 v- @% S
意识的本质 6 L- a# `! @. g# l, \5 I
意识的作用 : f+ d% s* _" c, ~, g* ^& [) J
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b$ {. R& H0 u( y3 g 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 `9 U0 S; ^8 T2 `
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 q+ E& N9 q! i! b3 _- B
对立统一规律 ; g4 n6 A0 e% C7 |. n7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6 Z6 s: H2 ]0 g8 r& D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
- X6 W+ X5 T4 ^, U. E5 X 法的实质和核心
. }, Z: V6 S# U X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 O+ y6 S. H: a5 `. W. ^7 u% X, T
实践、认识、真理:认识和实践:实践、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7 W# m$ a3 g1 C" T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 B' O; E# G7 T" l! v6 c. |$ ?# u7 d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8 I1 ~2 N3 r5 |- Y' w6 M 认识和真理:真理和谬误 7 f% }) f. O4 C B2 g
真理的客观性 * }" ^' F# P$ C j$ {4 b9 K8 }1 ^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 R4 O+ F9 P: w9 j' G# x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 A* c: l+ {; F/ D5 M2 R3 O1 ~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2 a# y+ n3 ?4 G. U! n6 ^5 A 二者的关系 ) `8 U$ }, v/ [5 N: `" n/ S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基本矛盾 / G6 r" E& C6 b' t2 e G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
! C& g) C% p3 S# a/ U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
6 K" \: A) s# ] 阶级、国家、革命:阶级和阶级斗争
* y" H# H- O; z9 {& E! I 国家和革命 " d) J) H! [; a! P+ G$ [
现阶段的两类社会矛盾
, f% R2 z3 {2 s% ]9 W5 U. O 人民民主专政 : p' t5 h7 s* ~, R, [; J
群众、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z& K8 t5 e6 v5 h8 f$ o# N& s 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0 Z4 s. u, i2 d3 b6 k! p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 A0 P" s! E+ B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 F& {& `* x! g/ A
《法律》复习要点
4 S. N! K! R6 j3 `5 q 《法律》在公务员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是重点科目,所以学习时要花费比其他科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0 ?$ h1 b3 Z3 x1 o. _( w3 Q一、法律部分内容很多,概念、程序、特征、日期等容易混淆。
' H4 p/ U( B) M( p( Z. \8 u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区分,将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如“应当减轻”和“可以减轻”就有很大的区别。 ! Z! K4 I$ a8 i! w9 A1 k
二、在考试中一般都有一道案例分析题,分数是6~8分。
) C0 U; X, e8 t; s3 s% G考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案例分析。 ! }3 e3 {6 e" {% L. N6 K' A2 K; {' Z
1.行政处罚程序。
' g, A- G; U3 F% Y 2.行政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程序及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等。
1 e$ e. L; k0 _/ q" p 3.行政复议,包括行政复议的范围、管辖、参加人及程序。
) j& y, K: W8 S, ^ 4.行政诉讼,包括受案范围、管辖、参加人、一二审程序、判决。 $ y9 B3 @$ ^5 J" O T6 a% z
5.合同方面的案例。 ! g$ J1 K) j J' e* X
6.代理方面的案例。 7 I1 k: @4 u3 J7 v! d* ~! Q
7.财产继承方面的案例等。 2 m+ f5 _" | U( O. _1 S# f) t
三、近几年公务员考试出现的知识点:
: L9 y: h& B6 ?- i& I; z 1.法与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 C% @3 g& H1 C 2.法律渊源和法律的历史发展。 5 `5 u; c& V) q4 P' N) N" S: J9 [7 `: o
3.法律的实施和执法。
( }9 V9 d: H, _7 E( { 4.法律关系和物质关系。 - z3 `9 y4 n& e% a7 t
5.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什么? 7 N: q/ V% o: `* z
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双重领导吗?
# q, G$ ^* }4 v* H r! t 7.只有国家机关才是行政主体吗?
/ o: f: E% Z0 U, I6 { 8.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一样吗?
0 _2 w3 u( O3 a 9.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的联系与区别。 " w9 {) B! B) `/ w; `
10.国家不予赔偿的情形有哪些?
- u: C& U" F/ f. X 11.不能请求行政复议的事项有哪些?
2 e% I5 d7 b- P1 W 12.谁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9 o0 H7 j/ l# \$ t3 c 13.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的原则。 & K% D9 r7 Y3 s, C
14.犯罪必然受到刑罚吗?
, n6 }7 a8 j, f% }5 D1 W; J8 r; h 15.法人成立的条件。 ' g/ D1 `# e2 _/ |
16.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情况。 & E( b. D+ U! S% o6 J* Q
《法律》知识体系
* u& P: N) k+ n$ T6 U q- x 法理学: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什么是法 " c0 e" Y) q+ j/ r, J
法的作用
2 P2 ^0 R1 t* I1 g( n1 `" C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与经济
! d3 ^ @% `+ U& j8 ^3 o3 i$ q 法与政治、政策 : n) _; |7 i( ?. q5 k
民主与法制
. X: o y6 a& m5 f1 h! t 法的制定:法律的立、改、废 - A8 _. b( ^* S. q& T
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 F( v% `# i4 i; y5 l: o 立法程序 : ~ n7 G- v- _4 e& r/ K& L
法的渊源与分类 8 p A; D6 y& Y Z! G/ y u
法律体系
- z6 _5 A) m$ b( e9 o( t 法的实施:法的实施、执行与适用 5 p: |/ @' t0 B4 B/ o3 ~
法律效力 3 _5 [+ _+ M& m# H
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 # M# r4 ~3 ]: O& y& D1 l% O
法律关系
' s0 O/ e& T5 ^1 }9 ]' r 法律责任与制裁 u& _; z/ \- p) O3 X: v
法律监督
1 p1 z* r; n5 A2 p/ Q0 P 宪法:宪法基本理论: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
) e8 o' K; V! t; U8 Z" I3 V 宪法监督 0 q) H- d n2 f9 X! q. O( H0 E9 H
新中国宪法的沿革 * f7 U: U5 f( e( n+ c- f$ S9 _9 U8 q
国家性质:国体
% ?9 h8 @* W* H) j& u9 i 人民民主专政 3 |! z. U$ x7 S/ g) c% J V: J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7 m8 G4 F/ G2 `: `/ _1 M% A( a
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 D. P8 \0 ?2 z
经济制度:所有制
4 t7 m( r4 `; T( I+ G+ h 分配制度 , G8 u& f, T `+ B
经济体制 + A1 q5 V8 Q0 }) U2 }. S2 P5 |
国家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 v' ]/ Y5 y. ?% D 国家结构形式 , J$ q) @* S) W% W6 P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9 W; m% D! |/ M+ c) g# h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 w9 T& {4 ^9 c- z( {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 [4 q& }+ c& n+ ^" s) v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g" p; P* q+ _ c) x7 C 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 " u9 S% {7 Q% \* l/ z
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 o# e% J; g6 R: L-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 I# V' i& W# C6 U" I9 I
国务院
! l K# V' B% y* a2 t7 o 中央军事委员会
9 h; }2 ]1 {) l# h4 b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Y I9 p5 T3 _3 m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机关 ( A4 m. ^9 d5 C# ?% r1 I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 # r. [8 m7 y; U. e; ^# M
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1 T* O- _ d4 L" e! B j行政法:行政法概述:行政法概念、渊源及特点 ) T& F/ d' K# @7 `" _$ h. s4 @
行政法关系 % a' j9 D8 t4 u) k8 s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 x: `! p& a4 |& U: \9 F# Q 行政法的作用 3 f+ O, H. Z- ~% ^; h; [/ j: K& W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主体 4 N; Z, n* \& W# q! `
行政相对方 ) K, ?) R7 G9 ~9 B/ C2 S
行政行为概述: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 Y" I/ T2 p" M8 D 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 7 \# T* `5 Y7 k- U0 ^& s
行政行为的分类 ! i: Q6 r, C4 O. n# H6 h' x, m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6 |1 E1 Z% A# m) ~$ ]9 C c g2 c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
2 E( X. v( B' ^) h6 _6 C1 V/ x* ^ 抽象行政行为: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 3 ^- p+ s; Z* h
行政立法行为
! z) G0 {. @ y" q7 n. v) |( m) `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征收
2 R+ b4 L/ H! m2 d 行政许可
( n* B+ d _3 i1 e) O2 u 行政确认
9 Z2 ?% i' Q4 K: _% q# y 行政监督 " } Y: u$ {9 ?1 ?# m
行政处罚 # S8 P; {5 N; q8 Q
行政强制
+ A C% b6 p( u% O% T m; { 行政给付
; y4 p/ L1 c5 z; U( Z 行政奖励
3 E2 W( j. k" [ 行政裁决 W. d3 d; I# j. h* v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行政合同
9 S3 k$ a9 h) P 行政指导 ( A3 B4 M1 K* s( |0 z5 L+ Y: i
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概念及特征
, B1 `/ E: c8 X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 l7 d+ T, c" I! o 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 $ V: C% a2 \8 Y% _+ v2 [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行政违法 6 K, }6 ?5 K& }4 U5 h. r% Z) J
行政责任
0 n& H0 J' e5 \6 B1 [ C4 M' u3 V 行政赔偿:行政赔偿概述 4 r8 q, E# \+ E; _3 y* `+ i8 {
行政赔偿的范围 , J1 W7 s7 M( N
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 k+ P% I; O$ ~3 w* u1 p! j
行政赔偿程序
& y/ T1 ? E$ w9 e, t# U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5 t% [- A; p4 i8 M, u
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概述及其特征 7 _) g. b3 _: G+ n) X0 q& j
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A) U0 W8 x& y& a T 行政复议范围 2 U* T. }) T; g5 e! w: }6 u
行政复议的管辖 : M4 n W; _, n( c3 c
行政复议参加人 5 x. n+ K) \8 j' l
行政复议的程序 5 d1 {4 U" r5 o% n* b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概述 9 ^4 M! [! m; f8 d1 c% K
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1 G( T' u& Y+ k0 ^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 l1 g$ ~. Q1 Z
行政诉讼的管辖
; a4 i: ~: {# V+ p/ {" E3 w1 [ 行政诉讼参加人 ) \) m- A8 `2 v) V
第一审程序 8 F2 c0 W1 d# ^! s3 m2 i$ Z6 V
第二审程序 Q; y2 E0 g; G2 z) M
审判监督程序 ; ?( a+ t2 N# V' V: Q* y5 o
行政诉讼的判决、裁定、决定
- j6 o5 m7 |5 _1 Q+ L3 n 刑法: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 r9 w1 v$ j2 V" L9 Z 犯罪的本质和概念:犯罪的本质 * m+ N- ^+ {, e" [. I8 R( x/ W5 D
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 k5 y3 u) K6 V: P 犯罪构成:犯罪的客体
; h' E- `* n% I8 w" N, _# a/ B# y, \ 犯罪的客观方面
+ n, e2 B R+ i 犯罪的主体
6 R$ T0 G' a3 k0 H# O: | 犯罪的主观方面 $ i. U9 ^7 G2 f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 p+ ~; {8 m& i5 e$ R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 k* o9 J" _# \( ?1 _% L6 P2 F 共同犯罪 . D) U: f- s8 v w+ s3 H0 ^ Y
单位犯罪 # F; M; Q. u. N& O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9 Z0 p0 v+ f) C: |6 [ g
刑罚的种类:主刑
4 r( k0 m: s- B) F% W$ m 附加刑 0 m5 {- d( P& V: s! x
刑罚的具体运用:量刑
3 U, X8 y" P" i5 Q 累犯 - d0 R P7 n$ Z+ j+ V$ @" J
自首和立功
3 {) g8 c, u# ~7 Q* k 叛罪并罚 5 p# \0 f+ d1 t ~# @
缓刑
; g' L$ A6 T: {* J# n 减刑 % h" L0 [5 W: q' y
假释
5 k6 j% [/ y" ?# ^, r" } 时效 3 N( Q$ V; ]! w O
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犯罪的种类 ; _0 i4 a* d+ Q' ]9 d
贪污贿赂罪 7 Q( ~7 Z7 K) u3 {8 j! U. Y
渎职罪
5 ?" I' }, u9 g8 I 民法: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 H9 q" c' E5 q8 f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公民 2 g. m) l7 L/ w) a8 p
法人
) j. r8 m5 [/ H* P; f$ P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4 `/ W% U8 m4 p$ _* R0 d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分类
+ T/ |. F( Q7 T7 s6 ~# M 代理
- L3 Q0 ^' `3 y' R 物权与所有权:物权
: n r9 Y7 Q( |2 B0 j, } 财产所有权 , G5 h7 f7 g- L8 i+ g) m
债权:债的概念与特征 & `: H+ Y9 }& ]2 B5 G" N, r8 x
债的产生的根据
" B; E3 C4 O+ O7 i& u: `& P 债的分类 - p( K6 ^- n j, J1 ]2 ~9 s* h7 @. M8 K% e
合同 8 v3 C4 } a" t& A9 r `" h, ~5 j
债的履行
4 L( n6 ~7 y" d F& S4 T 债的终止 % e0 B0 t. A8 j W
知识产权:什么是知识产权
6 h( G3 u6 _: T6 z. [1 u% y& W 著作权 B/ v3 T5 o% t
专利权
% I2 I; p( ?- N# E l: ~1 i 商标权 4 i9 V9 v) D* w0 q( B/ U3 h
人身权:人身权的概念和分类
+ [: V( a) _( Y }: @" Y 人身权的保护方法 3 \+ m Y3 m) w- ]9 N
财产继承权:财产继承权的含义
2 e7 ~, l# r- P- } 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 `9 s, @1 D/ K$ F! z2 o 法定继承 / U% W. H8 `6 b% V
遗产的分配原则
5 S z" A& `+ P7 i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1 f2 m' {; X1 t9 x/ j+ { 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Z0 B$ C) T( S% ]" H* t8 d- g. g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W3 O" s f- I/ P9 o
民事责任方式
8 O' h9 s$ w3 Z3 P) \' X+ ?$ a 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概念 ) ?) b# F% t! ?; a) |
诉讼时效的种类 P% \! l1 }: I+ K K, |3 ~# W
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