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的背后是作风。很多人认为,官话套话反映着作风飘浮,要从“假、大、空”走向“短、实、新”,就必须转变作风。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看到,官话套话不仅仅是作风问题,在其背后还对应着能力的问题,有些时候还对应着权力认识问题。1 l+ O1 Z- Q+ c1 _2 c; C
I8 W( r* y! p1 y5 w$ l 不要怀疑官员的审美能力,没有一个人喜欢官话套话,包括讲的人也是如此。相对于官话套话,官员其实也喜欢新话实话;如果有可能,官员也更愿意讲新话实话。问题是,新话实话并不会凭空而来,更不会想来就来。它是一个官员真实能力水平的直接反映。事先不作调研,知识储备不够,新话实话根本讲不出来。而“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这样一些官话套话,虽然听起来空洞无物,但这些话不需要太多考虑,不需要太多准备,对于讲话的人来说,几年仕途训练下来,习惯成自然,几乎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很多时候,新话实话非不愿也,实不能也;官话套话非所愿,实无法选择。
, I1 A" v6 Y# B6 M0 O
/ f! t: S& v X3 H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想要讲新话实话,不下一番工夫,不作一番准备,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官员要正视“能力危机”,从迎来送往中走出来,从觥筹交错中走出来,真正挤出时间来用于学习、调研、思考、研究。可在现实中,许多官员却没有能正确处理学习、工作、享受之间的关系,由此直接导致能力跟不上时代,知识跟不上形势,讲话只能讲官话套话。一旦离开这些讲了多年的“正确的废话”,离开了秘书起草的文稿,基本上讲不出话来。
+ ]1 I9 t! [; [) A& g* j6 C+ t& Y: U5 D }, Y& h+ o/ a# N
还有,有些官员好为人师,不管什么事情都要作指示提要求。而术业有专攻,有些领域很专业,外行很难讲出内行话。这时候最稳妥的,最能体现权力权威的,就是讲官话讲套话。
0 ?9 K+ v, f9 E+ R& ?+ G# A
: T9 W$ x8 R" g4 x1 o, y1 y5 Z 由此可见,要从“假、大、空”走向“短、实、新”,既需要落实中央提出的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认认真真、切切实实转变作风;还需要官员不断加强学习,让能力水平适应时代进步,适应工作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