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是各级审计机关依法行政、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公文处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为了规范审计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保证公文质量,审计署制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多数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公文处理工作总体是比较好的。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单位违反公文处理规则,文件质量不高的情况屡有发生,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应予认真纠正。
* {# f* |! U, U% }5 p5 C* M# V, B ~8 @, t. U
一、当前公文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 x* W* |! _+ ]& d. t% @4 `0 I( s& e! }1 f8 `8 x& j2 a! n
(一)党政工作行文混淆。公文处理应当遵循党政分开的原则,但是有些特派员办事处却以特派办的名义、使用行政公文向审计署报送应当向审计署党组请示、报告的工作。6 y1 {% m. s) {
7 Y& T5 `' p+ C1 Q
(二)权力主体不明,行文关系错误。审计署或审计署党组是接受特派员办事处和地方审计机关请示、报告事项的领导机关。但是一些特派员办事处和地方审计机关却向审计署的厅、司、局行文发函,请示、报告工作。也有些特派员办事处和地方审计机关的内设部门,以处室的名义向署的业务主管部门行文,请示、报告本应以机关名义向审计署请示、报告的工作。; j+ _% j! H: k/ z% \, ]! {* D
' g1 _- ]; J4 Y8 u5 i$ w8 [/ g
(三)“一把手”未履行签发上行文件的职责。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上报审计署的文件应当由审计机关的“一把手”签发。但是有些审计机关上报审计署的文件,却是“一把手”在岗的情况下由副职签发的,有些单位甚至授权非领导职务人员签发上行文件。
' ? n9 `$ P X% W) y
4 U5 B7 m% I& t+ R( l(四)违规报送文件。有些审计机关绕开正常管理渠道,把本来应该上报审计署的文件直接寄送给审计署的业务主管司局、处室甚至个人。
$ w2 C6 G* g% f+ \! \5 F4 h
) n/ O1 t) x0 N V. |8 \(五)越级报送文件。按照法定管辖权限,审计署只接受省级审计机关上报的文件。但是有些市(地)、县级审计机关越级向审计署报送文件。, I6 I$ O/ o; B! X+ y( z
& l$ F _7 m! [' [3 B
(六)错用文种。以“函”或“会议纪要”代替“请示”、“报告”;“请示”、“报告”不分,用“报告”请示工作,或者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 A! t/ \' U& c, e2 n) n
# e- C5 x; a+ j* F) `, c(七)错用文件格式。主要是用文件的格式发函,混用上行文件与下行文件的格式,个别单位报署的文件和简报没有套红印制。* @- f; F* U% l
: s/ j) N6 D2 D% l ?
& y* _0 e; ~* W& i- f! c$ C" C; Q# ^7 G
二、规范公文工作提高公文质量的几点要求 - W/ j& I5 j: ?& K! X3 g
) {8 t! B3 {; x7 f8 t
(一)审计机关各级领导要从依法行政的高度认识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全体人员重温国务院和审计署关于公文处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坚决纠正不守规矩、不讲程序、不负责任的现象,自觉遵守公文处理规则,努力提高公文质量。
! r" s9 X( r/ I) E' `( T9 C3 `/ _ (二)对照国务院和审计署制定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认真进行一次自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完善制度和措施,落实责任到人。
% a- x3 O4 b$ j# ~(三)我厅将于明年二季度,通过审计机关远程通信渠道进行公文处理工作培训。届时各单位应按要求积极参加,精心组织,保证效果。. x6 p4 x" d0 w% e: [ C' o
(四)我厅今后将加强对各单位公文处理工作和公文质量的检查指导,对违反公文处理规则和公文质量问题突出的情况予以通报批评。! O% A7 h, N8 h.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