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8 T. k/ w5 f" y: h6 C
常有秘友抱怨,辛辛苦苦写的讲话或汇报材料,自认为很不错,看着文采斐然,读着朗朗上口,但总不合领导的口味,领导讲时常常又自己动手,或不用稿子脱稿讲。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一定是你的文字水平低,而是你的材料还不是领导想说的话,不是工作上需要的话。我曾经当过秘书,也当过领导,写过材料,也看过秘书准备的材料,有一个深深的体会,那就是作为文秘工作者,研究材料固然重要,但研究工作比研究材料更重要。
1 V9 A5 v; I9 D$ b. Q% w+ e
1 I, V( p' v. L( t% u8 W: `0 ~: V% f p5 M1 d; }
文秘工作者不是置身工作之外的工具,而是推动工作开展的一分子。写材料最终是为了服务工作、解决问题的。我们经常讲“开门当秘书,关门当领导”,而要想当好“领导”,就必须经常想着领导关注的问题、想着的工作,与领导思路对接、同频共振,而不是游离于领导之外,置身于工作的边沿,为材料而材料。而要符合领导的口味,领会领导的思路,不仅仅是揣摩领导的喜好,研究领导的性情脾气和言语习惯,更重要的是研究领导所担负的工作。如果对大局中心不关心,对工作进展情况不掌握,对存在问题不研究,对思路对策不琢磨,不可能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也不可能写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的文章。研究工作,就要经常想着工作进展的怎么样,我能为领导决策做些什么?如果我是领导,我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我希望下边怎么干?向上级汇报,就要想着上级领导想听啥,我们到底做了些啥。我们虽然不是决策者,但我们是决策的协助者和参与者,如果总是让自己游离于工作之外,只是被动地做做“遵命文章”,还何谈参谋助手作用? 材料作用的大小,最终源自于对工作的把握。所有的文字材料都必须围绕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来进行。而中心工作正是领导最关注、投入精力最多的。因此,文秘工作就必须紧扣中心、紧贴中心,嵌入中心,一切围绕中心转,为了中心干,贴着中心写。唯如此,才能把握大局,站位全局,才能把话说透,把问题点准,把带有规律性和根本性的东西揭出来,写出的材料才能切合实际,解决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就事论事。 + Q% M, F" K3 ~( H+ J+ ^
9 T) ?3 z9 Z- x& m# ] 古人云,笔墨当随时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做文秘的,如果只是在办公室咬文嚼字、闭门造车,即使文字再优美,辞藻再华丽,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一纸空文。对于写材料而言,其思想的高度和思考的深度,决定了材料的高度和深度;其对工作的关注度、融入度,决定了材料的适用度;所谓“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 & H7 a" _) z E
+ e: x& C A8 X; T3 b: \' l 也许有人说:整天忙于应付材料,不是看就是写,哪有时间和条件去研究工作呢? 其实处处留心皆学问,无非是多看、多听、多问、多想,但这看、听、问、想,不仅仅是针对材料而言,而是针对工作。
! e: x1 k. F2 u- J5 [$ l6 }( r7 U
* a$ q# O" P" Y$ ~' Y/ A发表稿:
1 g7 K/ d1 J6 u( U7 Y! ~0 g7 m! p) ^: R X. j& }; e; A; x3 ?
常有写材料的同志抱怨,辛辛苦苦写的材料,自认为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但领导用时却又常自己动手重写,或不用稿子脱稿讲。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并非你学历水平低、文字技巧差,而是你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对工作业务不熟悉,对问题矛盾吃不透,对解决办法把不准。
0 Q5 e5 B3 s: n; z
李瑞环在《学哲学、用哲学》中有这么一段话:“写文章讲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讲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但如果缺乏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了解,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也就无法写出具有‘三性’的好文章。我们有些文章写得不好,不是词汇不够多、句子不够美,而是动机上、内容上、方法上有毛病,在鼓捣字儿上花的时间太多,在研究事儿上下的功夫太少。为文章而文章,从文章到文章,这种方法,永远写不出好文章。” D. W& R4 D& K. l
李瑞环的话给我们以深刻启示,那就是,对于写材料而言,研究工作比研究材料更重要,因为写材料最终是为了服务工作、解决问题的。我们经常讲“开门当秘书,关门当领导”,而要当好“领导”,就必须经常想着领导关注的问题、思考领导想着的工作,做到与领导思路对接、同频共振,而不是游离于领导身份之外,置身于工作边缘,为材料而材料。如果对大局中心不关心,对工作进展不掌握,对存在问题不研究,对思路对策不琢磨,就不可能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也不可能写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的文章。研究工作,就要经常想着工作进展怎么样,我能为领导决策做些什么?如果我是领导,我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我希望下边怎么干?我们虽然不是决策者,但我们是决策的协助者和参与者,如果总是让自己游离于工作之外,只是被动地做“遵命文章”,还何谈以文辅政?何谈参谋助手作用? " d0 g6 i! }9 |2 Q
+ N. e5 A! P+ g2 A: P5 E/ F, r, X
% G# N# A" Z& G$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