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有很多,属于自己的却有限。- `- H2 z% n* N, e R b* L
一个词,不经意间想起来,会想起许多,比如看到一个“雕”字,会想起天上飞的,会想起书中写的,甚至还会想到成吉思汗的射,这个词也许可以说是属于自己了。有的词,却陌生,隔膜,就像认识了好多年的一个人,却因为疏于来往,缺少了解,其实对于对方并不能算有什么真正的认识。还有的,却是从皮相上也全不认识了,比如弄几个英文字母或日文平假名片假名组合一下放我面前,我马上就是一个文盲,那都是别人的肉,贴不到自己身上了。& \2 N \! A, A% i6 T
面对外文是文盲,面对自己国家的词汇,也未必不常常要盲一下。3 J* q6 o& U8 |
对越王句践报仇雪耻的故事有了兴趣,想到史书中去对照一下,于《吴越春秋》之中邂逅了“目卧”一词。
( x9 E& h9 S9 y% p( h5 @( c6 r “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吴越春秋》卷七《句践入臣外传》)
4 T8 Y* z# x& ~( \/ D
! t% c7 C( j$ s+ o7 V 初读之下,以为“目卧”乃“日卧”之误。但是,又发现后人对这个词有些解释,有文章是这样写的:“说‘卧薪’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有的学者表示不能同意。他们认为《吴越春秋》所记越王勾践‘目卧则攻之以蓼’,就是‘卧薪’之意。所谓‘蓼’,清人马瑞辰解释为‘辛苦之菜’(《毛诗传笺通释》卷六)。这种‘蓼’菜积聚得多了,就成为‘蓼薪’。越王勾践那时日夜操劳,眼睛疲倦得想睡觉(‘目卧’),就用苦菜(‘蓼薪’)来刺激。尝胆是让味觉感到苦,卧薪是让视觉感到苦。后人把‘卧薪’说成睡在硬柴上,那是一种误解。”
# `9 k9 m0 Z6 O$ M5 J+ a, Y9 J$ c 这种解释让我不敢怀疑古人的校对了,看《汉语大词典》也收有“目卧”一词,解释是“瞌睡;打盹”,我精神上也马上缴械,赶紧老老实实承认了“目卧”的合法性。可是,多年的习惯认识左右人太深,感觉只有身体才能卧,对于用“目”来“卧”总感觉有些别扭。( u% N/ i: T- g+ X" Z. X2 ~
/ B5 V" n1 F2 B/ {3 @" Y' h
" U1 g8 k* `. C" u( K6 n0 T
! Q! x# ]4 u. z* \8 c' k 《辞源》不够意思,《春秋繁露》中的词条竟不收入。赶紧把《春秋繁露》找来,一看,果然,《春秋繁露》卷十《深察名号》:“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未可谓善,与目之瞑而觉,一概之比也。”% G2 g$ n% Y' B+ o
; }% F# L- p+ D1 c- w 读书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用了去翻,一种是读了拥有,和威利兄比起来,我属于前者。
% E" _/ h9 w0 H; H4 _% W4 y" J, [( ^1 z' |# d& @. q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词典,从这词典上可以看出水平和学问。- X8 y$ G% U6 T. W! S) {; G
: `, G9 T6 [' K* o
6 G9 A% t7 M- i7 {3 L0 Y; u3 K/ }6 t! s; b8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