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颜氏家训》及之一《序致第一》

[复制链接]
森林之王 发表于 2014-3-15 00: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颜氏家训》及之一《序致第一》
    今天《人民日报》第五版登载了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的《延续我们的“家风文化”》文章,提出家训的流行,解决了全社会文化认同问题,在深层树立了民众的基础道德。作者用浓重的笔墨描写了《颜氏家训》,称其为中国的“家训之祖”。从今天开始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下。
    《颜氏家训》及作者简介:
    《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公元531年—591年)的传世代表作。
( v9 w6 B; P# K* r8 \' K, U4 A    颜之推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隋代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亡国之人”。  颜之推任官四朝。公元548年,发生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在江陵自立,颜之推任散骑侍郎。公元554年,西魏攻陷了江陵,颜之推被俘,后来在北齐任官。此后在北周和隋任职。他结合自己从小学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经历,写了一本《颜氏家训》(公元420年—581年),主张早教。他认为,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想分散,不易学习。袁衷等所记《庭帏杂录》下写道:「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周作人对颜之推和《颜氏家训》极为佩服,《夜读抄》里写了一篇《颜氏家训》读书笔记。钦定四库全书杂家类有颜氏家训二卷。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史著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家长一定要下大力气搞好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道德启蒙教育这一基础工程。文章内容真实,文笔平易近人,具有一种独特的朴质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4 l# ]' L+ F2 \$ e2 K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目录如下:
    序致第一3 A6 e! Y6 I/ @5 `
    教子第二
' E8 v4 {& ?! ]7 m    兄弟第三 8 N: d6 D: C7 X$ P9 p1 G
    后娶第四
7 r( q! K; F& L; p    治家第五
9 n4 a+ R6 T( M, E% G    风操第六
8 r6 H; j1 i8 X9 V* d, I    慕贤第七, u# U+ @2 S/ c" q3 F( i
    勉学第八
  ~. ~( b3 v5 N1 x    文章第九 : a9 ^  h" N* M! v" A6 b# B$ G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 z3 \/ C' C/ Z    省事第十二1 R! @5 X' x$ V( |
    止足第十三9 _2 j  F; E$ n, e# u) D
    诫兵第十四3 r8 N, @/ d4 R8 e1 |/ ?# U
    养生第十五
* T0 \6 I4 M. \( t( L    归心第十六 7 z$ \$ S  ~2 r# C
    书证第十七
: J4 O- P( T6 `8 J  ]. d! G* n    音辞第十八
8 s4 n* R# M$ F8 M; b" a    杂艺第十九
5 l6 T8 U5 _! g8 W    终制第二十
0 n+ a- C$ `- V
                             《序致第一》
 【序一】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②,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③,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④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⑤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⑥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⑦。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1 H/ M( }' y! H/ V

. J' \4 Q* ?+ T4 r3 t  【注释】, Y! u* z. h' R
  ①诚孝:忠孝。
$ E6 l1 ^; Z2 H& n+ l  ②已来:以来。已,通“以”。2 o! L/ a9 Z. I* w5 D% X! G
  ③模效:模拟,仿效。9 b7 B5 J/ \( S! v) q& z9 o
  ④业以:用它来。
7 D+ A' h2 f4 U  f  ⑤同言:相同的话。# t9 ^+ d( ?5 M' Q
  ⑥师友:可以求教请益的人。一般指师长。/ ]* J2 X( v) I
  ⑦谕:使人理解。
7 f& _. E  }2 g2 n( A8 }
; M/ R! Z; z* L8 M& |7 w" X5 Q6 Q  【译文】古代圣贤著书立说,主要目的是教育人们要忠诚孝顺,不随便说话,行为要端庄稳重,创立宏伟大业,成就一世英名。这些道理,古人已经说得很详尽了。但是,自从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先哲明圣思想的著作,不管在道理还是内容方面,无不重复雷同,相互模仿,这样做就如同屋里建屋,床上放床,实在是多余。我现在又写这样的书,并不敢拿它做一般人的行为规范,只是用来整顿自家的门风,让后辈警醒罢了。同样的一句话,有的人会相信,这是因为相信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的一个命令,有的人会去执行,就是因为下命令的人是他们所信服的人。要想禁止小孩子的过于淘气,那么师友的劝诫抵不过婢女的命令;要想制止兄弟之间的争斗,尧、舜的言传身教比不上他们妻子的训导与规劝。我希望这本书里面的道理能让你们信服,也希望它所起的作用胜过婢女对孩童、妻子对丈夫的作用。
  【序二】吾家风教①,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②,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③荼蓼,家涂④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⑤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⑥,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⑦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⑧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⑨耳。5 W: B, C( M5 `4 w" f
# V) |7 u: D% [% A
  【注释】( u: g; o6 N9 d+ ~4 w8 R
  ①风教:家风与家教。, |, l/ A. X9 m" g2 z: Y0 E4 H+ C
  ②温清:冬季温暖,夏季清凉。温,冬季准备好被子,使父母温暖。清,通“庆”,夏季准备好扇子与凉席,给父母带来清爽。3 r) |1 @+ N$ `4 u3 a# D* U' U( M
  ③丁:遭遇。
+ ]! E  I$ @: Z/ R  ④家涂:家道。
, i/ X% @" [( A) z( d  ⑤鞠:养。
" E9 ]5 k  V4 m) y0 R$ v" k( f  ⑥属(zhǔ)文:写文章。0 b6 K+ }3 J2 s
  ⑦少:同“稍”。$ w% t9 u0 E9 z/ O3 O
  ⑧徒:只,仅仅。- u6 l( v" o0 c) j/ k% N
  ⑨后车:后继之车,引申为借鉴。+ r8 g# ^' X0 A5 [# _6 T3 ~9 m& v

5 `0 {7 r. ?4 f& X' n& k  【译文】我们家的门风家教,一向是严整缜密的。还在孩童的时候,我就时时得到长辈的指导教诲;学着我两位兄长的样儿,早晚侍奉双亲,一举一动都按照规矩办事,神色安详,言语平和,走路小心恭敬,就像在拜见尊严的君王一样。长辈时时传授我佳言锦句,关心我的喜好,勉励我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没有一样不是恳切深厚的。我长到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道中衰,人丁冷落。慈爱的兄长尽其抚育之责,困苦辛劳达到极点;但他仁爱而没有威严,对我的督导就不够先前严厉。我虽然读了《周礼》《左传》,也有些喜欢作文,但与一般平庸之人相交而受其熏染,放纵私欲,信口开河,又不注重容貌的整洁。到十八九岁时,逐渐懂得要磨炼自己品性了,但习惯成自然,最终还是难以彻底去掉不良习惯。二十岁以后,太大的过失很少犯了,经常是在信口开河时,心里就警觉起来而加以控制,理智与感情往往处于矛盾之态,夜晚觉察到白天的错误,今日追悔昨日的过失,自己意识到小时候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才发展到这种地步。追忆平素所立的志向,真是刻骨铭心,绝不仅仅是把古书上的告诫听一遍看一遍。因此,我留下这二十篇《家训》,以此作为你辈的后车之鉴。

; N9 X# x" n" W; l0 h  T- C"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8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