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书海无涯 以乐为舟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17 19: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书海无涯 以乐为舟

U% n7 I. H. f5 j2 h H

蒙 曼

2 O. {3 C6 y% d/ N- M$ o

 

: l0 C9 s9 E) s6 `. ?, {

. D- a5 i, g- h' ^$ [; \

蒙曼近影

]4 W' ^ s9 Q0 J) d w! ~4 K2 o ! C9 L7 `' I* W6 o. Q8 ? 0 N: w! n- f5 a* E) w* ? 3 E; q" d9 ~) J% z' v1 Y# c, G 6 \3 c- @/ V6 {6 C e' `! s* E5 ]' E% ~3 t! V5 a : y- S2 n2 F$ }

常常有人问到我的业余爱好,我的回答总是看书和爬山。说多了,自己猛然一想,不由得哑然失笑,这不就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休闲版”吗?说到“万卷书”和“万里路”,总觉得非常沉重。其实,无论是走路还是读书,本来都是很有趣的事情,以至于我已经把它们算作业余爱好了。尤其是读书,对我而言,它包含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 \0 j2 ~5 K; L% i* }1 q

我的“冒险生涯”

1 }# Q2 T& x N: E6 Z8 w

大概四五岁时,我住在一个小县城里,父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城里出差,回家时总要给我和哥哥带几本新出的小人书,还有一点烧鸡之类的肉食。我们那个小县城和外界联系的唯一一趟火车大概要在晚上十点左右才能到站,为了等到这两样东西,我们俩总是迟迟不肯睡觉,执意等到爸爸或者妈妈回来,然后吃着肉,看着书,度过一个甜蜜的夜晚。所以,在我的记忆深处,书都是带着肉香气的,而在那个全国人民都很清贫的年代里,吃肉总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

9 u7 f1 i: z( h( a2 m

再大一点儿,读书成了我“冒险生涯”的一部分。当然,所谓的冒险,倒不是征服什么高山大河,与天奋斗,而是冒着挨打受骂的风险,逃学看小说。那时,每隔几天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早晨,我和父母一起出门,目送着他们在视线中消失,再折回家,伴着咚咚的心跳打开书箱——那可真是一段有趣的时光!一个县城的小知识分子家庭藏书不多,趣味也偏于保守,但是门类倒还齐全。像中外古典名著、三四十年代左翼作家的小说、五六十年代流行过的苏联文学、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有一些,当然,还少不了尺牍大全、菜谱一类的生活实用指南。既然是逃学看书,哪里还有人点拨!反正是拿到一本看一本,囫囵吞枣地往下看。

$ w; l' t. R0 U3 {$ v6 @

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这样读书,可比借书读刺激多了,当然动力也更强。一年下来,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好书,像四大古典名著都在这时翻了一遍。当然,像《三个火枪手》、《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一类的通俗小说也没少看。现在想想,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文学欣赏趣味其实就是在那时候奠定的。

4 `0 X% q! x$ s8 Q, j/ d9 H

不过,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逃学次数太多了,最后当然就被父母知道了。于是,一顿暴打,再把书箱彻底锁上,也就结束了这段快乐的读书时光。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打也忘了,骂也忘了,倒是那种既甜蜜又刺激的感觉还是无比鲜活,简直就像初恋一样,虽然幼稚,但也疯狂,连伤痛都透着快乐。其实,这就是书的魅力了!

: `6 F! Q, x4 b/ \% ?) ^) ~

书的魅力

$ x- k% Q' O2 u1 p1 r( Y

有人曾经说过,如果让他在不能读书的皇帝和有书读的普通人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他宁愿抛弃荣华富贵,做一个清贫而快乐的书生。我不敢说自己一定有这样的傲骨,但是,我也觉得,要是一个皇帝连书都不能读的话,这种皇帝也就当得没多大意思了。

, o; Q3 a! z9 g( t

那么,书的魅力在哪里呢?有人可能张口就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当然世俗得很,不过,要是我们撇开“读书——做官——发财”这样的功利主义思想,单从精神上体会这句话,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实的写照呢?比如我们读《茶花女》,当看到孤傲的茶花女终于被青年贵族阿尔芒所打动,有谁不替她高兴呢?看到上流社会的绅士们赞赏着妓女的美貌,却不能容许一个妓女追求纯真的爱情,有谁不会为她愤懑不平呢?再看到纯洁善良的茶花女最终呕血而死,又有谁不会一掬同情之泪呢?其实,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看到巴黎上流社会的鲜衣美食,也不可能结识茶花女这样的风流人物,但是,我们不也都通过读书,感觉到这位“颜如玉”的存在了吗?这就是书籍的作用。它让我们撇开沉重的肉身,在天涯海角徜徉;让我们打破古今的障碍,在唐城宋都逍遥。一个人无论是活八十岁还是九十岁,经历总是有限的,而且无论怎样的游历四方、见多识广,眼界也总是有限的。但是,只要读书,你就可以纵览千古、横接八荒。大家都知道有一种快乐叫做“雪夜闭门读禁书”,其实描述的就是这种境界:风雪之夜,大门紧闭,我们的身体被束缚住了,但是,精神却可以自由飞翔,这是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啊! 

2 A% M, y3 W2 }! ^& N$ C/ h

读书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也丰富了我们的内心。读任何书其实都是在读自己。就我而言,为《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感动,其实感动的是自己内心深藏的少女情怀。我只是通过林妹妹来体会着自己内心的孤傲、敏感、不平和纯真,谁没有过这样的青春呢?但是,同样是我,也会对《水浒传》里的李逵心有戚戚,体味着他的快意恩仇,我也在宣泄着内心深处某种冲决罗网的欲望,体会着释放精神本我的快活。看的书越多,我的内心世界越丰富,因为在我挖掘着书中人物精神的时候,其实不也在挖掘自己的精神吗!举一个例子吧,有哪个中国的小孩子不会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当初我们把它当儿歌背诵时,体会到的是节奏的明快和音韵的琅琅上口,可是现在回过头来再读,我们就能读出春天的慵懒、朝气、明媚和伤感等复杂的情怀。就像一杯咖啡一样,初尝只觉得苦涩;喝久了才能体会到那无穷的芬芳。这不就是心灵的丰富和成长吗?

4 P5 W. g# c$ F' b$ K% P, F

柔日读经 刚日读史

! S* e0 o, r% c3 J2 s3 \# a

虽然文学书籍伴随了我的成长,不过现在受职业影响,毕竟以读史书为主了。文学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史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有人说,史学是二流的文学。还有人说:小说一切都是真的,只有姓名是假的;而史书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姓名是真的。这两句话看似贬低史学,其实倒是解释了史学的普世性问题了。文学和史学都奠基于人性,而一切人做出来的事情,都是人可以理解的,这就是过往的历史能够被我们今人理解的缘由,也是史学具有普世性的根源了。所谓历史,说到底不过就是过去人的生活。可是,尽管如此,史学就真是二流的文学作品吗?其实不然。史学和文学的功用还是不同的。

( g- _+ [# |9 T" G# B

如果说文学能够丰富我们的心灵,那么史学就能让我们增长智慧。其实,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认识自己。常常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人失去记忆了,特别痛苦,无论如何也想知道自己的过去。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过去,就无从知道自己的今天,人的自我定位就会出现模糊,对未来也会茫然不知所措。而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我们不知道历史,怎么能够理解今天的处境?又怎么能够看清楚未来要走的道路呢?还有,历史又是一个经验的集合。上下五千年的智慧都在这里沉淀下来。常常有人问我:同样是政治女强人,为什么武则天和慈禧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说,这里的原因自然很复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慈禧没有武则天读的书多。慈禧读过什么书我们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我知道,她写一个百十来字的敕书,就能出现五六个错字,可见文化水平不高。而武则天呢?史书记载她爱读文史书籍,知书能文。正因为如此,武则天能够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更清楚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走向,更容易把握时代的脉搏;而慈禧则显得刚愎专横,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比古人显得聪明,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诚哉斯言。

# a" a) L2 o7 |! z* W2 f& Z" h

史学还可以培养我们的人格。“人之有异于禽兽者几稀”——人格便是这非常有限的区别之一。机智不独为人类所有,勇气也不独为人类所有,但是,当我们说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时候,当我们说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时候,只有人类才会心有所感。当然,如果没有人去践行,这样一些言论本来并不见得多有说服力,可是,我们在历史上看到了太多的这样铁肩担道义的事例。周文化不亡,是因为有孔子即使惶惶若丧家之犬,也还周游列国,传道授业;楚文化不亡,是因为有屈原上下求索,虽九死而不悔。

. k1 Y+ X. H3 Z9 }; N- D$ w, m/ O

古人讲:“柔日读经,刚日读史;怒气写竹,喜气写兰。”确实,读史书能够培养人的刚强气概,就像读经书能够培养人的宽容精神一样。

+ l8 C* Z9 [3 ^* g7 [, L) Q2 q

现在,我空闲的时候经常随手翻看一些唐宋时的笔记小说。笔记小说的故事性强,虽然具体事件不一定总是真的,但反映出来的时代气息却是真的。看看笔记,想想古人的一言一行,常常感觉自己又清醒了一些,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也更丰富了一些。能够见贤思齐,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7 j9 g, [8 I. _# `

书海无涯乐作舟

4 S4 J/ [! Q2 Z1 }7 ~5 u8 j4 o

有人说,读书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未免太辛苦了!你看古人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还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岂不是太累了!这种意见我完全同意。但是我觉得,之所以出现这种感觉,不是书出错了,而是读书人出错了。

* U" S4 m" c1 Y8 F2 z8 Y5 R/ N

出什么错了呢?大概是两种吧。一种是把读书功利化了,还有一种就是读错书了。

) G0 l5 H' G% Y& o3 z; i: ?

前一种错误古人常犯。中国古代从隋唐开始就实行科举制,从此读书就和做官紧密结合了。为了做官,人们拼命读书、背书,甚至 “头悬梁,锥刺股”。其实,一个人若是一读书就犯困,需要用强刺激来保持清醒,那他还怎么可能是一个真正爱书、渴求知识的人呢?明明就是一个急功近利、想要早点飞黄腾达的官迷罢了!其实,应该把作为晋身之阶的书和修身养性的书分开来对待。假如你马上要考试,你自然应当“头悬梁、锥刺股”地读书,但是一旦你考完了,有了一点闲暇,还是应该带着闲情,读点闲书,那时候,你就既不用悬梁,也不用刺股,还能得到许多收获和快乐!

$ R+ D* _3 |1 w

再来看第二种,什么叫“读错书”呢?其实,每一部书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潜在的读者,只不过你要考虑自己适合读什么样的书。假使你仅仅是一个具有大学文化的普通人,去读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肯定是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或者你对文言文一窍不通,那么就算是让你看《古文观止》,恐怕也不会感觉到一点美感了。这样拔高要求读书,当然会让人觉得辛苦,也因此害怕读书。总有人问我,该读点什么书好呢?我给他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读你感兴趣的、读了之后很快乐的书,别怕别人看不起。因为学习知识、提高品位可以慢慢来,但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那就再难弥补了。所以,宁可在开始的时候浅一点,也要让自己的乐趣多一点。由此循序渐进,也许有一天,你就在快乐之中达到很高的境界了。

; s! N* K: l0 ]- A, o0 S4 A' Z. a

这就是我的快乐读书法。我相信,既然书海无涯,只有以乐为舟,才可以坚持下去,否则,早就“回头是岸”了! + Z! Y( x; O* \6 h7 e" F& l 3 X/ p8 _; A! Q+ s- { : j8 X6 I% N. W 5 T5 Y1 K7 u3 t& B% U

& s1 v' i* Y3 I' x6 m0 N

 

* l7 k( D6 l5 n # e: y$ @8 h) p0 l' }% A9 q M2 _

! D& `; n" I, `/ v2 A

 

' f# r4 Y2 s$ p h+ D; {8 I- v7 ~ , t- C' Y w5 x& |" Z

6 J' Y7 f! `+ j" S$ H

 

5 d* |# E( ^% a8 ]$ M0 m ( A+ i% Q. H: i# S. e. i7 j# z) f

; l0 } x2 a& D" R% ^( \$ o# F* o 0 p2 d* q2 r: z! ^7 y0 l |* x& a # r9 [6 }: h$ F2 Y/ P9 u# l3 p/ R

 

4 ]( F% s5 @4 m+ I" g# c9 ?9 m


1 [! o7 l k$ ?2 q- Z: g! w3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